English

杨乐谈科技体制改革

1999-03-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冬 我有话说

著名数学家杨乐前不久出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他与同是全国政协委员的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祥荪为这次政协大会准备了一份书面发言,内容是介绍中科院正在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记者就此采访了杨乐。

记者:据了解,去年6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10月以后,中科院先后推出计算所、大连化物所的改革方案,12月下旬,对4个数学类研究所进行整合,组建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您作为院长,请谈谈研究院的发展目标。

杨乐:研究院的目标就是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成为中国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创新基地,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中心,培养高级数学研究人才的中心与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国民经济有关问题的咨询中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研究院要进行体制改革。

记者:据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反馈,在中科院先期推出的几个试点中,由4个数学所整合组建的研究院受到公众的关注更多一些,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杨乐:4个所共有160名正研究员,其中95人是博士生导师,这些数学家都有相当高的水平。中科院这次对创新基地支持的强度比较大,大家都希望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以至生活待遇。但是,根据创新基地的改革目标要求,为创新基地提供的经费不能平均分配,进入基地的人数有严格的限制。

记者:160位正研究员中有100人没能进入创新基地,有人说科学家也开始“下岗”了。

杨乐:对于没进入创新基地的研究员,我们从来没说过他们下岗,也没有提出过转岗分流。我们鼓励他们继续做研究工作,继续保持他们的研究条件和待遇,并力争有所改善。他们可以继续带研究生,也可以承担基金项目。创新基地的人员也是流动的,既可以流进,也可能流出。创新基地内外,我们尽量做整体考虑。

记者:在选择人员进入创新基地过程中,有人认为评选不够客观公正,对此您如何解释。

杨乐:我们在评选研究员进入创新基地的过程中完全是公开的、民主的。先是在4个所160名正研究员中推选出90名候选人,这个过程是由4个所的学术委员会各自组成初评小组,又由初评小组评选出各自进入基地的候选人。90名候选人均提交自己的代表论著、主要业绩以及国际同行公开发表的评价和引用情况,再由“院学术委员会筹备组”进行评选。

“院学术委员会筹备组”是在每所的5—7人初评小组的基础上推选产生的,共有15人。15人中5位是院士(4个所共有13位院士,其中3位年事已高或身体不太好,4位院士在香港或国外,1位院士在国内出差,其余5位在北京的院士都参加了筹备组),再有5位是4个所主持工作的所长或副所长,还有5位是45岁以下的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

90位候选人的材料复印成15份,由15位筹备组成员认真阅读后开了两次会。第一次会从上午8点半开到下午将近3点,6个小时;第二次会15位成员在继续讨论、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按照中科院的规定,超过2/3票的60位研究员首批进入创新基地。

当然,学术评价与体育比赛不太一样,我们不能说这样的选拔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整个评选过程是非常严格认真的,评选进入基地的学者水平是高的。15位筹备组成员也是大家知道的,没有保密。只是会议具体讨论内容,因为涉及到每位研究员业务上的强弱而按惯例不予公开。

有人提出,是否在会上做了某些诱导?

我们除了希望把创新基地搞好,保证学术质量,没有其他任何目的。何况,无论是年长的院士,或者是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杰出青年学者,都不是可以听从别人摆布的。

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搞论文答辩?

如果进行论文答辩,我们有160名正研究员,怎么进行?而且数学领域非常广阔,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都很专门,要在1小时或半小时演讲中让大家听清楚是极其困难的。

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搞同行评议?

4个所的研究员在国内是高水平的,让国内大学和科研所同行评议他们,其结果必然是几乎全部都应进入创新基地,但创新基地人数有严格的限制。我们要求每位研究员提供国际上同行的评价和引用情况,这些材料能够客观地反映水平。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研究院在创新基地建设中有些什么考虑。

杨乐:为了达到研究院确定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改革的思路是:

建立研究院和研究所两级学术委员会,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使研究所能集中精力于学术上的组织领导。逐步建立研究院的理事会、监事会以及预算拨款的财务制度。

我们将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吸引国外优秀学者,做好国内公开招聘工作。努力做到评价从严,待遇从优,动态调整,激励竞争。人员有进有出,有升有降,逐渐改变职工对单位的依附关系。

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进一步提高研究院、所的开放程度。加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较好的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数学家来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增加博士后的数量,流动人员与固定人员之比达到1∶1甚至1.5∶1。改善科研队伍的年龄结构,向45岁以下年轻优秀的研究人员进行倾斜,经过两年左右使45岁以下研究人员成为基地的主体,使研究院成为精干、活跃、有很高学术水平和很强吸引力的研究机构。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